鱼鳞图的来历
古代“鱼鳞图”始于唐,兴于明,迄今已有约1200年的历史,是政府用来管理土地的先进工具。明洪武十四年,明皇朱元璋发现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的严重损失后,开始组织专人清丈全国土地,编制完整、严密的鱼鳞图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各地的鱼鳞图经过汇总,形成以乡为单位的总图,再“合各乡之图,而成一县之图”。县图汇总之后,逐级上报到户部,户部则以各地汇总上报之图,管理全国土地。
鱼鳞图的历史地位
“鱼鳞图”的诞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籍管理制度,提供了国家地政、税政管理的基础档案资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是中国历史上土地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是中国地政管理史上的巨大进步,“鱼鳞图”也由此成为中国运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地理信息管理工具。千百年来,“鱼鳞图”在国家对土地、人口、不动产、税收管理过程中产生了长期持续的作用,为中国古代土地管理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和地籍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鱼鳞图
现代科学技术丰富了"鱼鳞图"的内涵。现代“鱼鳞图"已经发展为以大数据、云技术为基础的、具有多维属性的动态一张图。作为国家土地信息和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鱼鳞图"具有的契约属性,可以实现对土地和不动产空间信息、人口信息、账目信息、权属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动态管理,对构建清晰的土地和不动产产权制度,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